国地税合并迎来历史时刻,6月15日上午,全国各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级以及计划单列市国税局、地税局合并且统一挂牌,标志着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迈出阶段性关键一步。此次省级新税务局挂牌后,在7月底前,市、县级税务局将逐级分步完成集中办公、新机构挂牌等改革事项。国地税合并不但影响深远,纳税人也将成为获益者,可以享受两大红利。
历史性时刻 国地税24年后再牵手
伴随全国省级新税务机构的新亮相,分开24年的国税和地税系统再度牵手。
我国现行的分税制源自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,在当年中央财政收入持续下降的背景下,分税制改革将税种分为中央税、地方税和共享税,旨在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比重,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。而后,经过2002年的所得税分享改革和2016年的全面推进营改增改革,诸如地税征管效率低、地方主体税种缺失等问题愈加凸显。在此背景下,新一轮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。
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》明确提出: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,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,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、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。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,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。
国地税改革分七步走 改好省局树样板
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涉及省、市、县、乡4级税务机构,面向10多亿纳税人和缴费人,情况复杂、任务艰巨。按照总体上比部委层面改革稍后一些、比地方机构改革稍前一些的进度安排,这次税务机构改革分为七个主要阶段:统一思想保稳定、顶层设计定方案、动员部署鼓干劲、改好省局树样板、市县推进全覆盖、总结经验找差距、优化完善再升级。
根据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总体安排,税务系统机构改革将按照先挂牌再“三定”、先把省局改革做稳妥再扎实推进市局及县局改革、先合并国税地税机构再划转社保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的顺序推进。此次省级新税务局挂牌后,在7月底前,市、县级税务局将逐级分步完成集中办公、新机构挂牌等改革事项。
为确保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改革工作,国家税务总局建立了一整套以“总局党组+各工作组+联络督导组+纪律检查组”为主要内容的组织机制体系;制定了“改革方案+配套办法+操作文件”三个层面的制度规范体系;健全了全体税务干部上下沟通交流的信息体系,通过开通12366机构改革专线、开设“我为改革建言献策”专栏等方式征集建议、凝聚共识。上述三大体系将全力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和精细落实。
国地税合并影响深远
业内专家指出,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,不只是国税地税机构的合并,也是税务部门领导体制、运行机制、管理方式、职能职责的一场深刻变革,更是执法和服务标准、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大统一。
首先,国地税合并这一税务系统机构改革“重头戏”,开启了我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重要变革。
通过合理机构设置,整合征管资源、统一执法标准、完善执法程序、严格执法责任、完善办税流程、规范税务行政、共享社会信息,走向一个规范、高效、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。
对于地方的经济行为也有深远影响。如,在征管层面,做到应收尽收,减少地方政府对税法权威性的干扰,缩小法定税率与实际税率的差异。
其次,为后续的税收法定和税收体制改革铺好道路。
完善地方税体系,个人所得税、消费税、房地产税等的改革,以及一系列税收立法,都是下一步的重点任务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“税收”有31次,税收改革和减税举措多达18项。任何税制改革和减税举措的设计和落地都离不开征管的保障。
在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能力建设水平的同时,为国家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奠定良好的体制机制基础,为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征管保障。为未来税费制度改革,统一政府收入体系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,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基础。
纳税人受益,可以享受至少两大红利:
一是更便利:解决办税“多头跑”。国地税合并后,不仅是解决了国税、地税两头跑,而且意味着统一税收执法,企业可以听到一个声音、看到一个标准,办理涉税事项也会更有底气、更加踏实、更节省成本。
截至目前,除专业办税服务厅外,全国9365个办税服务厅已实现了“一厅通办”,12366纳税服务热线已实现了“一键咨询”,为逐步提升社会和纳税人获得感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二是更保障:社保、缴费“有规范”。
在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后,将非税收入和社会保险费纳入税务部门征收管理,由于税务部门能够根据个税情况了解和掌握缴费基数,那么过去那种依靠隐瞒和压低社保缴费基数的做法就会失灵。这无疑将使非税收入和社保收入在制度上更具规范性,在执行上更具刚性, 税务部门征管范围的扩大,也会消除之前部门间的信息壁垒,强化一些非税收入的征缴,这有利于建立可持续性的社保基金制度,为劳动者提供更有力的保障。